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

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科学家精神 ——刘珂

  • 发布时间:2023-03-22

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科学家精神

                                     ——刘珂

摘要:社会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的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视域之下,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子的分析,去探索其与科学家精神的相关性。能够更好地认清科学家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独立自主、攻坚克难,而且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上层建筑

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属于社会历史发展下的子问题,对其动力的探究必然离不开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因此,从现实社会的生产力、社会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三个方面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科学家在劳动者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愈发重要。回顾人类历史发现:科学家精神不仅对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劳动者的精神、文化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关系的经济、政治关系协调中也所成效,同时在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政治上层建筑的选择上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分析得出:科学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子。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视域的选择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习和掌握事物矛盾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问题是创新的根本,问题意识是把握事物矛盾的关键。只有从社会现象中提炼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才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潮流,进而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而选择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视域来研究问题,是基于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具有普遍性、科学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认识规律、运用规律。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内物质基础薄弱、国外孤立无援。然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奇迹,在毛泽东同志“向科学进”的号召之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勇担重任,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国“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后,科研人员继续艰苦奋斗、勇于攻坚,载人航天工程成果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新时代,科学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北斗全球系统的成功建设彰显中国力量。从“两条腿走路”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转变,再到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家和科学家精神在我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经历着深刻变化。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种种难题;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战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带来了众多挑战,这都要求我国科研成果必须面向世界、树立国际视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科学家们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难题、新挑战,以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勇挑时代重任。正如科研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查清病原、分享基因序列;在临床救治和防控实践中科研攻关;在防洪防汛、中美科技战中迎难而上、技术攻关等,无不说明科学家和科学家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迅速引发“科学家”热潮,人民群众对一位位、一批批科学家故事持续关注,并深受其背后精神的感染,如在钟南山等院士和医护人员的感染下,学子走向医学报国之路;在美国“卡脖子”的威胁下,科研工作者和学生报国之心愈发强烈。2020年9月8日,党中央在抗疫表彰大会上对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并颁授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在社会上树立了一位位榜样人物。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把科学家精神概括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是党的总书记对科学家精神内涵进行的科学概括和凝练,对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肯定意义。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向科学进军”,涌现了“两弹一星”精神;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党和政府从未停止对科学家及其精神的重视。

人民对科学家的重视、科研工作者在社会实践中精神的展现、国家对科学家精神的重视,不能不引起学界对科学家精神及其影响的探讨,特别是当前国家进入全面现代化进程阶段,广大学者通过探究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能够更好地明晰在我国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如何发挥科学家精神的作用。部分学者通过历史地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发现科学家精神对我国科技强国事业的发展、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弘扬起着促进作用;还有学者通过对我国科学家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提出科学家精神蕴含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重性;还有学者在研究科学文化、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三者的关系时,强调了科学家的社会属性。这些都是学界在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的科学探索。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析科学家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作用,提出科学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子观点。

(二)研究方法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然而,经济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如何从中探究出科学家精神的具体作用并不容易。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准确把握科学家精神在促进我国生产力、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发展的作用,能够更清晰的把握科学家精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此,选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方法来研究科学家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实际运用,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其作为方法论在社会领域的科学性。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科学分析 社会现象的必然结果。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新时代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要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问题。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力量,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必然具有科学性的。综上,研究本问题选择历史唯物主义视域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也符合揭示规律的科学性。

二、科学家精神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标准。习近平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这为我们分析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从生产力角度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子是具有可靠性的。而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劳动资料是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对象是自然界中一切可供人们利用的物质。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已经从实践角度证明,我国科学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地传授着科学技术知识、传承着科学家精神,使劳动者的素质整体地提高了;我国科学家勇攀高峰、潜心研究地研发更高效的生产工具,引领着劳动资料的突破和发展;我国科学家敢为人先、追求真理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开拓着劳动对象的范围。因此,科学家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开拓者,其精神的应用影响着人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探索科学家精神对三大生产力要素的具体推动作用,有利于明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进一步发挥科学家精神的作用。

(一)科学家精神助力劳动者的培育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生产力中最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因为劳动者能够制造和改进生产工具,并最终掌握生产资料、利用劳动对象。当今时代,智力劳动成为劳动者的重要内容,而智力劳动的发展必然依靠人才的培养,因此,人才的培育成为劳动者提升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人才,国际间的竞争实际也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事实上,不论是老一辈科学家还是新一代科研工作者,一直都将育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他们为世界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人才,推动着科学家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从而整体提升劳动者的水平。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钟扬,育人30载,为中国和世界培育和播撒了科学的种子。为了教书育人,他放弃副局级的前程举家搬迁成为一名无任何职务的教授;他鼓励适合科研的患脊肌萎缩症的学子报考,并为其量身定制科研之路;患脑溢血后,他仍不忘指导学生……。他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钟扬教授为西藏培育了第一位生物学博士,为国家和人们培育了一批批高端生物人才,使生物学知识在他这儿得到传播与发展。他以这样的方式将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知识一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以这样的方式,为祖国和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科学家精神助力生产工具的更新

科学技术能够给社会带来重大变革,但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创造很多是需要坐冷板凳的。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离不开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科学技术为主的时代。事实上,每一个生产工具大变革都使人类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极大发展。如航天技术使社会生产过程的通信手段提高到全新发展水平。通信卫星的发现,使得大范围内的信息处理设备能够沟通形成信息网络。通信卫星的通信能力,极大的扩充了以往的通信能力水平,使得信息网络形成、大数据和大智能时代到来,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都发生了革命。而这个过程中是大量科学家们秉承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不计利益的进行研究,最终使得通信手段得到提升。比如我国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杨嘉墀,当初决定研究航天等领域时,就明白 这一课题在十几年内都会坐冷板凳,但由于明白研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便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当前我国生产工具的大跃升,离不开这位功勋卓著的战略科学家,也离不开跟他一样静心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他们身上闪耀着爱国奉献、团结协作、高瞻远瞩的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三)科学家精神助力劳动对象的利用

劳动对象是人进行现实生产的前提,不同的劳动对象决定了人所生产加工出的劳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随着科学家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极大地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力的范围,大量以往被认为是“毫无价值”或无法利用的自然物质,转化为人的生产过程中的现实的劳动对象。自1909年爱因斯坦发现质能等效性原理,到1942年费米建成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再到1952年第一次聚变“氢弹” 爆炸,人们才迎来核能这一新能源技术的黎明,仅在海水中存在的氘其所含能量才为人们所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为敲开核能宝库进行了不懈努力,一直存在于自然界而不为人所知的核能,才能够作为人们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正是科学家们对自然界真理的不断探索,才使得越来越多地新能源不断地被发现,成为人们生产加工的对象,被应用于经济社会之中。在我国,不论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还是“兵工之父”吴运铎,还是成千上万默默献身于研究一线的科研工作者,都始终把国家和世界人民的需要做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服务于人类的国际主义精神,使得科学家们永不停息探索的脚步,开启着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纳米技术等一个个未知的世界,为人类社会争取更多地生存空间和能源。

三、科学家精神推动社会关系的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观察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就能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主要是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的发展状况产生影响;同时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对 国家的国防力量、经济地位等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家精神与人们的经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

(一)科学家精神协调经济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21世纪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发挥了科学家成果的巨大效果,如电子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科技精准扶贫、抗击新冠疫情科研攻关等,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变为国家的基础设施、科学理论应用于协调经济社会生活,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家服务大众的奉献精神。钱学森在其著作《工程控制论》序言中提出“控制论所研究的系统的运动形式,在高级形态的系统——社会系统中,也是存在的”,即认为自然科学发现的控制论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科研的研究方向和应用结果都是由科学家所决定的,没有科学家服务人民、求真创新的初心,就不会有科学成果的产生;同时,没有科学家对科研成果应用的定位,科研成果也就无法被应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 确指出科研的目的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正是科学家这样的发心,才能够使科研成果满足人民的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能够协调人们的经济社会关系。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作为科研活动主体的科学家,不仅其科研成果对社会也产生了巨大作用,同时其精神也将成为重要的知识与经济社会交流紧密。

(二)科学家精神平衡政治关系

在国际政治形势下,科技的创新、开放与合作的态度、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等,能够展示一个 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我国科学家一直都有科技报国、科学强国的发心和认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任人宰割的日子。而这些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这是我国科学家科技报国最典型的榜样,也是科学家精神提升我国国际军事、政治地位的事例,被每一个中国人民印刻在内心深处。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 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同时,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在政治环境之中,没有人可以离开政治而生活。而科学家们强烈的爱国精神,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抉择,更好地协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关系和谐平衡。如邓稼先自1958年8月被任命研究原子弹制造到1986年7月因病逝世,他将他的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他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因此鼓舞了大量科学家从事国家、民族科技发展的事业,正是有这样一批批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科学家们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事业不懈奋斗,才使得整个社会的政治关系都得到改变和调整。

四、科学家精神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认真学习、借鉴我国的近现代史,就会发现新中国和 旧中国下的中国人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截然不同。旧中国物价膨胀、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新中国下的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国内经济政治生活的稳定发展。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就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在稳妥地推进我国上层建筑领域的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探究上层建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会发现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仍旧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科学家精神助力观念上层建筑的发展

中央宣传部等组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在我国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涌现了无数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奋斗者,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凝聚成了中国精神,通过对这些榜样的学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界涌现了大量榜样人物和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打牢社会的思想和道德根基,为全社会树立榜样的力量,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及发挥其对社会的引领作用。为新中国建设而归国的两弹元勋;最后关头依 然在保护国家机密文件的郭永怀;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核事业、生命的最后关头依然想着祖国的林俊德;引领一代代学子的从医之路的屠呦呦和钟南山……。一个个科学家精神的故事留存在人们的心中,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种子。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发展之中,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发挥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而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起到了助力我国观念上层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科学家精神助力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事实上,科学家精神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在我国人民的重大政治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诞生于抗日救亡时期的中国民主同盟,主要是由科研工作者和文化教育工作者等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求真求实的精神指引下,在中国历史的重要关头做出了正确而科学的选择。事实上,政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实利益。最早获得中国绿卡的美国女科学家寒春选择中国时曾说:“搞科学的人是追求真理的,难道只让我追求物理方面的真理,而不许我追求社会方面的真理吗?”事实上,不存在“纯科学”,科学家的精神及其科研成果必然会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联系,科学家也必定受政治的影响,在某些关键节点上海必须进行政治的抉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研究科学家精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现科学家精神不仅促进了劳动者的培育、生产工具的更新、劳动对象的开拓,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促进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协同、国内外政治关系的平衡,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稳定;同时还对国家的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构造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这些都是唯物史观中揭示出来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最终得出科学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子这一结论。这也要求我国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在广大青年学子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形成对科学家精神的学习氛围,帮助青年学子尽快树立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样也能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利于我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利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V[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钱学森、宋健著.工程控制论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9]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58850isindex=1,2020-09-12(02版).

[10]寒春:幸福何在?——与青年们谈心.

[11]丁俊萍、李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及其价值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3):66-72.

[12]余德刚、龚松柏、余周唱晚.论我国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06):151-155.

[13]潜伟.科学文化、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 [J]. 科学学研究,2019(01):1-2.



联系
老师

雷老师 15882874693
范老师 18990150509

学院
电话

0816-8562266
0816-8562112

微信
公众号

关注学院
微信公众号
顶部